次页大图

清洁能源汽车自身具备哪些优势?

时间:2022-01-29  发布者: 弘鼎圣科技  浏览量: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不是时髦新名词了,随着中国2030年禁售燃油车计划的提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暗流涌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车企和政策的博弈、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出行理念的再造等也都隐含其中。深度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理解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培育至关重要,环境保护者也可以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产业污染转嫁的问题,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要不要买新能源汽车,或者买什么样的新能源车的疑惑,则可能是更为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汽车产业有所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严重污染问题,使得汽车工业的发展遭遇了挑战。据相关数据估算,我国机动车的燃油需求量到2020年可达到2.56亿吨,然而全球的石油储量仅能再维持约40年,这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背景。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小的方面来讲,将对汽车产业结构起到整改作用,是在扭转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式,从大的方面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意味着中国的能源需求侧结构面临调整,能源需求侧的调整将会带动能源供给侧做出积极优化升级,与电力行业的供给侧结构调整带动需求侧改变不同的是,汽车行业不是垄断性行业,对于需求侧的引导很重要。
新能源汽车到底买不买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中国在经历了2016年严查骗补、去产能等一系列政策洗礼后,2018年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财政补贴政策发生转变,提升了资金补贴起步门槛,降低短续航、技术指标落后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补贴力度,针对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百公里耗电量等补贴门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这一趋势被解读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进入 “后补贴时代”。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部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补贴政策的改变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演变进程。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的补贴退坡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发展困境。同时,燃油汽车市场的保有量却是节节攀升,加剧了环境污染与温室效应的产生。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战略性目标之一,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只是时间问题。中国提出的2030年禁售燃油车的政策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荷兰、以色列等国也相继提出了类似的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转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政策支持是促进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快速成熟的有效手段,就政策支持的取向而言,供给侧脱离不了财政资金补贴新能源车企或通过行政调控给予新能源车企税收优惠政策,需求侧也无外乎购车直接补贴消费者或牌照、路权等方面给予特殊的准入待遇。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激励及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环保意识的加强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需要看到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供给体系还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政策的导向作用不够明确难以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购买积极性,由于财政补贴周期以及程序的繁琐导致新能源车企资金回笼不及时,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还需完善以及政策支持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作用延伸不到位等,这些都仍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成熟的现实因素。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超过80万辆,同比增长600%,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再加以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动力系统的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种类似井喷式的发展的背后自然是离不开政策支持,但是否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业已成熟的标志呢?不能简单的从“量”上观察与臆断,更应该注重新能源汽车产业“质”的发展。如果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在所处的阶段上分析,结合当前的市场情绪,目前,新能源汽车仍然处于没有脱离技术示范、商业示范等阶段,暂时难以脱离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经历了从原来的不区分的粗放式财政资金补贴到带有倾向性的精细式补贴的过程,新能源汽车行业实际进入了“后补贴时代”。后补贴时代对于新能源车企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靠技术堆砌起来中低端发展思路将逐步成为过去式,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合理性来自于传统化石能源有限与枯竭性威胁,以及旧的能源消费体系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等压力持续增长,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获得政府支撑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政策层面进行适当的顶层设计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培育与形成至关重要。政府在新能源车企技术创新驱动的作用在于应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与必要的财政倾向,而相应的模式创新驱动更需要政策引导与支持。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所涉及到动力电池部分的“车电分离”、“车电联盟”等概念,都属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模式创新。相比政府在技术创新给予新能源车企的支持模糊外,政府更能够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发挥对新能源车企在模式创新领域的支持。

从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培育作用角度讲,短期内,模式创新的思路更能发挥政府支持效果,比如以“车电分离”、“车电联盟”为基础建立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政府予以适当的政策引导与规范,更能发挥在新能源汽车前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助推作用。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形成新能源汽车完整的产业链格局。长期看,对于技术创新驱动的乐观与愿景则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的重要支撑。